【暑期社会实践】工商管理学院开展“同传非遗技,共筑民族情”非遗文化传承红石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工商管理学院 孙琪日期:2024-08-25点击:21

近日,工商管理学院同传非遗技,共筑民族情非遗文化传承红石榴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学习各民族非遗文化,体验传承非遗技术,与新疆、青海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共同描绘出各族团结互动的和美画卷。

非遗传习面对面碰撞民族交融新火花

看!咱们左手拿针,右手持线,大针绕线,小针固定,这便是土族盘针法的要诀。此外,河湟刺绣的针法要领是……”青绣传承人王志桃老师正通过视频,耐心地向实践团师生讲解并展示青绣针法技艺。在江苏省首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习所内,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实践团成员正手持绣线,跟着老师的讲解操作,全神贯注地学习与感悟青绣的魅力。王志桃介绍道: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民族交流中刺绣技艺也产生了融合发展,青绣是青海各民族传统刺绣的总称,也是各民族交流中传统技艺融合的代表成果。

在非遗交流实践中,实践团还拜访了新疆伊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迪奥老师,学习哈萨克族传统毡帽技艺。测量、剪裁、封边、装饰……在迪奥的指导下,一顶顶精致的塔合亚毡帽在实践团成员的手中逐渐成型。迪奥告诉实践团成员,她制作毡帽已有三十余年,这已然是她刻在骨子里的技艺。一说起哈萨克族的文化,她更像打开了话匣子:哈萨克族重视衣帽服饰,不同季节、不同地区部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佩戴的帽子都会有所区别,这是哈萨克族的特色文化。交流完非遗技艺,实践团成员感慨万千。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何等的博大精深,我们中华儿女在非遗交流中是多么的和谐。李新颖说道。

非遗传承手拉手灌溉民族团结金种子

为传播非遗文化,实践团先后走进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连线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并邀请徐州市中小学生与新疆、青海地区师生共同学习徐州香包制作,用传统文化灌溉民族团结的种子。

裁剪布料、填充草药、穿针引线、装点佩饰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团老师徐苏兰正带领当地学生学习缝制香包。她介绍道,徐州香包工艺早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香包不仅是美观的装饰品,还蕴含着驱邪避瘟、祈求平安的美好寓意。在青海、新疆也有地区特色香包,由此可见,中华各民族同根同源,血脉相连,这些不同的香包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文化见证。

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习所内徐州香包非遗传承人张文莉正在指导徐州市中小学生和连线的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学习徐州香包制作。同学们围坐一团,神情专注而认真。屏幕对面的青海、新疆的同学们也不要着急,仔细看我演示。填充草药的时候要注意均匀,这样香包散发的香气才会持久。穿针引线可不能着急,要心细手稳。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个香包逐渐成型。活动结束时,各地同学们纷纷手捧着自己制作的香包,满心欢喜,共同合影留念。撷秀初级中学八十班闫婧予说道:没想到不起眼的香包居然有这么多的知识,我要好好学习,将香包技艺传承下去,把香包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遗传播心焕发文化认同新活力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返回家乡各地把学习到的非遗技艺和民族团结故事传播到祖国大地。在新疆阿克苏,实践团成员卜阿依夏木展示她制作的漆扇只需要将扇子往滴入了颜料的水中旋转投入,随着扇面提起,一幅精美漆扇就可以制作完成。在西藏昌都,实践团成员扎西多吉还向村民展示他的刻纸作品。他告诉村民,只需要一把刻刀和一张纸,就能复刻他手中的作品。在云南大理,茶忠在展示香包时讲述了她与其他民族、其他地区同学们共同体验非遗的经历,她很兴奋地告诉大家,通过一个个非遗制作,我很真切地感受到56个民族团结奋斗的力量!



新闻来源:工商管理学院 孙琪

新闻初审:工商管理学院 安莹 高成

新闻摄影:工商管理学院

辑:杨梓琪

审核:张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