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健全办学体制、完善育人机制、提升内涵质量、增强服务能力,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连续两年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先后被评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1+X证书试点和首批社招生试点单位。2018年,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学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开启了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照《总体方案》提出的五个方面22项改革任务,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总结分析近年来组织开展教育考核、评价、评估、检测的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
(一)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
一是健全党对学校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我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不断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支持校长依法依规开展行政工作,党政分工不分家,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得到较好落实。二是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我校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铸魂育人总目标,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落地落实,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线同行”,强化“三全育人”,全面统筹学校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积极探索“十大育人”体系的实施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按照项目化培育、一体化打造、特色化推进的工作思路,搭建多类平台,实施多项举措,统筹部署、多管齐下,全力打通思想政治育人最后一公里。三是完善校领导定期研究工作机制。我校建立了领导干部“大学习、大走访、大调研”工作制度,深入教学、科研、实训基地开展调研;建立了校领导为师生上思政课制度,每学期不少于1次;建立了校领导联系二级院部、人才制度,加强对二级院部各项工作的指导。
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加强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会”为框架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按照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以学校高水平建设项目“以文化人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通过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评选、立项、验收和比赛活动,提升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成效;通过建立九里书院第二课党课程体系,开展九里书院教育教学活动,探索实践书院育人模式;通过推进行业、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二元融合”,在二级学院打造“一院一品”专业文化;进一步彰显学校“崇德尚技、守正出新”的核心文化理念,打造“质量·创新·融合”工业文化育人品牌,形成大思政育人合力;进一步落实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二级院部、联系人才等工作制度。
二、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培养“有德、有技、有能、有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定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依法治校办学、维护安全稳定作为学校办学治校的中心工作和内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下一步,我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将其全面落到实处。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坚持素质教育、劳动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二)健全职业学校评价
2020年初,我校设立了“产教融合办公室”,统筹策划与深入推进学校的产教融合工作,对二级学院产教融合育人进行指导与考核;完成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在全校各专业逐步推行现代学徒制育人;每年开展社会培训考核工作,引导二级学院及教师积极开展社会培训;积极融入终身教育,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开展学分银行建设,推进学分互认。
下一步,我校将以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实施办法及有关实施方案为指引,重点开展以下评价改革。以课堂改革为抓手,推进校企双元育人,深化课堂革命;以校内实训基地为载体,建设职业体验中心,深化职普融通;以专业特色优势为重点,强化社会培训,深化类型改革。将以上工作绩效纳入学校各项考核评价体系中。
(三)改进高等学校评价
我校针对高职专业实际,开展了专业评估的调研工作,制订了学校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编制了质量手册,完善了工作职责、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修订了课堂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下一步,我校将出台“双高计划”管理办法,以实际工作效果评价为重点,引导各部门各单位及广大教师争创一流成果。做好“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引导学校在类型教育中办出特色和水平。出台学校国际交流合作考核评价办法,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出台学习型单位(部门)认定与管理办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三、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一)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我校已将师德师风建设列入二级学院(部)年度考核中,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业绩考核首要要求,实行“一票否决”制;制定并发放了《高校教师师德手册》,人手一册,一册一码;开展年度“师德模范”评选活动,并对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学习;制定出台了系列师德师风建设文件。
下一步,我校将建立教师师德师风档案;开展教师年度师德师风考核;培育推选省级、国家级“师德模范”等工作。
(二)突出教育教学实绩
我校制定了新教师入职培训计划,为每位新教师安排指导教师,指导其备课、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指导期为三年;修订了职称评审文件,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业绩突出者倾斜;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岗取酬、优劳优得,福利待遇向一线教师倾斜;将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计入工作量;申报并获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
下一步,我校将制订“双师型”教师建设与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与企业共建“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培育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培育国家级教学名师1个;组织申报国家行业优秀教学团队2个和行业名师1个;修订完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绩效工资管理办法》,使其向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计入工作量;落实教授上课制度,明确教授承担教学最低课时要求,确保教学质量,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
(三)强化一线学生工作
推动领导干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履行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我校于2019年7月出台了《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实施方案》(徐工职院党发〔2019〕53号),实行“三联系”制度:即每位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个二级学院基础上再联系1个班级;每位中层干部正职联系1个班级;每位中层副职联系2个宿舍或2个学生社团。修订了班主任工作条例,突出了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出台了学业导师制试点实施方案(徐工职院发〔2019〕120号),于2019年在材料工程学院开展学业导师制试点,强化了专业教师育人职能。出台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工作意见》(徐工职院党发〔2019〕63号),强化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
下一步,我校将继续严格落实学校《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联系机制,强化考核监督,切实把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作为推动学风、教风、工作作风联动建设活动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作用发挥。进一步总结学业导师制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直至全部覆盖。
(四)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
我校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和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教科技〔2020〕1号)、江苏省《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和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若干意见的通知》(苏教科函〔2020〕2号) 以及科技30条相关文件规定。学校重点做了三项工作,一是修订了相关制度。为了突出科研成果质量,重点评价老师的学术贡献和社会贡献,进行了《专利申报及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8项文件的修订,加大了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横向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等社会服务方面的管理和激励。二是成立了学术委员会。为了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进行学术评价,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突出教授治学,对不同学术成果和学术问题进行评价;三是开展了捆绑式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工作。为充分发挥优秀科技人才引领作用和科技创新团队的合力作用,规范和加强科研平台的设置和管理,探索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学校出台了《捆绑式科研平台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下一步,我校将继续针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的总体要求,重点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修订教科研成果和科研绩效核算办法。拟修订《教科研项目及成果奖励绩点核算办法》,探索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的修订和实施,逐步完善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之间的关系。二是探索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的建设和实施。(1)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和制度,拟出台代表性学术成果和长周期学术评价相关管理办法,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管理办法。为了更好,更公平的进行学术成果质量评价,我校将完善校外学术专家库和校内学术专家库,同时建立同行专家评议机制和制度,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进行学术分类评价。三是探索重大科研贡献和科研成果的规定和激励机制。对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的重大贡献进行界定,并出台校长突出贡献奖等相关奖励政策和高级职称评定论文免考核政策。
(五)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
我校开展了高层次人才(江苏工匠、技能大师、产业教授、客座教授等)柔性引进工作;建立产业教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定和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管理办法。
下一步,我校将继续开展高层次人才(江苏工匠、技能大师、产业教授、客座教授等)柔性引进工作;建立产业教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修改形成当年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在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申报条件设置中,不把人才称号作为限制性条件。
四、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完善了《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奖助学金评定办法(2019修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办法》(徐工职院发〔2017〕98号)、《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徐工职院发〔2017〕100号)等系列学生考核评价文件。同时为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切实做好第二课堂学生发展素质教育学分的认定及成绩评定工作,学校于2016年11月出台了《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PU平台学生实践活动在线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9月修订了《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学生发展素质教育学分认定办法》,目前已实施3年多。
下一步,我校将继续围绕培养“有德、有能、有技、有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标,构建 “学生四维引导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同学中广泛开展调研,收集学生对于《第二课堂学生发展素质教育学分认定办法》的意见和建议,修订《第二课堂学生发展素质教育学分认定办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坚持面向人人,坚持以德为先,进一步整合活动分类,完善对体育、美育、公益实践等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办法,调整岗位工作类加分,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二)完善德育评价
我校于2017年9月修订了《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办法》(徐工职院发〔2017〕98号),规定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内容主要包括德育测评、智育测评、发展素质测评三部分。德育测评包含对学生政治态度、法纪观念、学习态度、集体观念、生活态度、社会公德、品行修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道德品质评价,目前已实施3年。作为2017年江苏省第二批试点建设单位,学校依托PU平台,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及实施,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客观记录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情况。
下一步,我校将通过构建 “学生四维引导评价体系”,从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三个方面不断完善德育评价标准。修订《第二课堂学生发展素质教育学分认定办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对公益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办法,客观记录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三)强化体育评价
我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成立了体育工作委员会,统筹学校体育工作,二级部门体艺部负责全校体育教学教育工作,配足配齐专职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完善,开足开齐体育课,充分利用早操、课外锻炼、体育竞赛、体育社团、运动世界APP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落实好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运动目标。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同类院校的前列,合格率逐年递增。
下一步,我校将努力争取实现体育课程小班化教学;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纳入学生的评先评优,逐步提高测试达标率和优良率;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加快体育场地塑胶化。
(四)改进美育评价
我校成立了美育工作机构,体艺部负责全校美育教学教育工作,成立了公共艺术教研室,配齐专职美育教师。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范公共艺术课程,开足开齐八门限定性选修课程;开设第二课堂,拓展公共艺术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数字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美育课程教学模式。定期举办艺术展演、艺术节、文艺晚会、社团巡礼、九里书院、端午诵读等品牌课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开展高雅艺术、非遗艺术进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下一步,我校将逐步增加公共艺术课程开设门类;拓展公共艺术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一院一品”的局面。加强美育场馆建设,建立美育器材补充机制。
(五)加强劳动教育评价
我校修订了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将劳动教育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一、二年级分别开设16学时的劳动教育课和16学时的劳动实践课。修订了《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劳动岗位,充分挖掘校内各处室部门的育人职能。
下一步,我校将协调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实现途径,构建较为完整的劳动育人体系。开拓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明确专业课、实践类课程劳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全面做好学生的劳动教育。
(六)严格学业标准
我校制定了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和学分制改革方案,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分认定与转换管理办法,按程序认定相关课程及学分;严格学生学籍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分、学时、考试规则等要求给予明确规定;修订学生成绩考核和管理办法,建立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强化顶岗实习管理,坚持宽进严出,严把毕业关口。
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办法;加强学籍管理,严格审查学生入学注册、休学与复学等相关环节;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实行多元评价;严格顶岗实习管理,实现产学结合;实施“精英高职人才”培养,开展分层教学;进一步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试点。
(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我校在江苏省普通高考、中职考生注册入学招生中,对于有体育或艺术特长等六类情况的考生采取综合评价录取方式,对于符合条件的经我校招生领导小组研究可优先录取。在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招生中,我校采取综合素质评价+职业适应性测试的考试方式,重在考核考生的基本素质、专业潜质、知识基础和身心素质,三批次社招中共录取756人。对于符合学分认定与转换的学生已按照学校出台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分认定与转换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进行。
下一步,我校将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高职分类考试招生,规范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形式,逐步将分类考试作为学校招生的主渠道。依据上级指导性文件逐步建立和完善高职分类考试内容和形式,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为学生接受高职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学分银行制度,规范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获奖、研究发明等方面成果与相关专业课程的置换标准,推动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逐步实现校内、校际间互通衔接。
五、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一)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我校编制了师德师风手册;培育推选了“师德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树立师德师风典型;干部任用选拔中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探索柔性引进产业教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与企业共建“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青蓝工程、“333”工程各类人才工程推选,骨干教师、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专业群主任等专业人才选拔中注重实绩,坚持教学水平与师德修养并重、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并重、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并重的原则;职称评审、干部选拔任用、各类评优评先中对违反红七条、有师德失范行为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
下一步,我校将师德师风考核与教师考核评价、评先评优等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登记、同运用、同检查、同备案;加大力度引进或柔性引进高精尖、高技能人才。
(二)促进人岗相适
我校每年年初按照省人社厅要求,编制当年人才引进方案,根据学校发展和岗位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招聘条件;人才招聘考核中制定公平公正的选拔方案,不“唯名校”、“唯学历”,注重个人能力考察;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坚持“岗位管理、按岗取酬”的原则,规范岗位管理,以岗定薪,优劳优酬。
下一步,我校将严格审核人才招聘引进中的条件设置,选拔适岗人才;修订绩效工资文件,根据工作实绩和贡献制定更加完善合理的分配方案;在实施岗位聘任的基础上,建立以岗位职责为核心,以贡献大小为导向的绩效工资体系,形成更加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各级岗位人员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我校将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加强研究、调研,落实落细教育评价改革措施,全面做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0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