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刷屏,它背后是一个怎样的系统?

发布者:xjzx01发布时间:2019-06-19浏览次数:1246

6 月 17 日 22 时 55 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 6.0 级地震,多地实现提前预警,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 12 人死亡,134 人受伤,武警、消防、民兵、矿山救护队等 2895 人仍在现场救援。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地震发生之后,包括成都主城区在内的不少地方都提前发出了地震预警,并通过电视、大喇叭等多种手段提醒民众及时避险。

成都提前 61 秒左右收到预警,共有 110 个社区实现“大喇叭” 倒计时,为大家及时疏散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事后预警系统的倒计时视频在网上刷屏。

有的网友在看电视剧,有的网友在看球,突然地震预警就来了。

另外,据了解,就在地震发生之前,大陆地震预警网还成功的预警了本次地震,这其中就包括提前 10 秒向宜宾预警。

网友表示:听到预警声音感动得想哭,这个地震预警网真的很厉害!希望能普及!

地震为啥可以被预警?它的原理是什么呢?

地震发生最初时,产生两种波,一种是速度快但破坏力有限的纵波,速度约每秒 6 公里;一种是跑得较慢但破坏性更大的横波,传播速度约为每秒 3.5 公里。

地震预警系统就是利用了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电磁波又远比地震波快的原理。

地震一旦发生,深入地下的探测仪器就可以检测到纵波,然后传给计算机,计算机即刻能计算出震级、烈度、震源等大致信息,迅速向破坏性地震波尚未波及的区域发出地震避险警报。

预警体系的有效运转,依托于一个强大的地震监测网络。

通常来说,越是接近震中,能提供预警的时间就越短;离震中越远,提供的预警时间越长,但意义也随之削弱。



那么,这个地震预警系统到底是什么神器呢?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处获悉,此次成功预警地震的,为该所与应急管理部门(包括原市县地震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

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博士介绍: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地震预警,而并非地震预报,临震预报仍然是世界难题。地震预警只能减少人员损伤,而不能做到避免。

为了实现地震预警,需要在可能发生地震的区域安装地震预警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并不昂贵,也不需要在野外安装,可以通过实时的网络(甚至是 2G 网络)来传递地震波的数据,地震预警的传感器甚至可以固定在墙上。

通过这些传回来的数据,我们可以判断地震发生的位置以及大概的震级。网络和计算机的处理速度非常快,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

据了解,地震预警系统是一个全自动的物联网,可实现全自动的秒级响应。

主要是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坏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地震预警警报,提醒民众及时避险,让重要工程紧急处置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

而电视地震预警则是利用电视网络在电视周边,发生强震的时候,电视就能够自动地弹出几秒到几十秒的警报,以便在强震到来之前,老百姓在看电视的时候,就能够提前避险。

目前技术已经允许的情况下,只要机顶盒就能收到震预警的喇叭,在电视关着的时候,也能够自动发出警报。

据王暾所长介绍,自汶川余震区发展的我国地震预警成果,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地震部门合作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覆盖面积达 220 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地震区人口 90%,已成功预警芦山 7 级地震、鲁甸 6.5 级地震、九寨沟 7 级地震等 52 次破坏性地震。

不过王暾表示,虽然目前我国地震的预警系统从技术上已经处于全球领先的水平,但是应用规模还远远不够,需要加快打通地震预警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就是希望把这样的预警信息,通过广播、手机和包括移动、电信、联通的电视、以及全国的电视网络和手机网络都传递到老百姓那去。

有了预警信息要传递到老百姓那里,才能更好地取得减灾的效果。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特别是电视和手机需要加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