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7、8月份洪涝灾害频发,防汛工作进入战时状态。我校学子黄子豪义无反顾地向当地政府提出申请,积极投身大学生抗洪志愿服务,与抗洪指挥部的战士们一道守护家乡。黄子豪,材料工程学院光伏材料制备技术专业2018级学生,在校期间连续两年荣获“优秀团员”称号,2019年荣获徐工院“挑战杯”科技竞赛一等奖,徐州市第一届青春健康辩论赛优秀组织员、三等奖,徐州市大学生艾防同伴教育主持人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徐州市大学生艾防同伴教育主持人,江苏省大学生艾防同伴教育健康科普志愿者,江苏省社会组织同伴教育主持人。
黄子豪是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人,暑假放假在家的他,在跟外婆通电话的时候得知,身为康山垦殖场插旗洲分场场长的舅舅,已经好几天凌晨一两点回家,天不亮就又去堤上了值班了,外公是粮管所退休工人老党员,听闻洪势严峻,已70多岁的他顶着苍茫的白发每日奔走在大堤上,黄子豪的心烧的滚烫。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和支持下,黄子豪当即报名参加了康山垦殖场的抗洪抢险突击队,选择了与康山大堤、与母亲湖在一起,用青春和热血守护自己的家乡。从7月13日起到25日连续12天,黄子豪每天凌晨5点他都会徒步3.2公里,到达康山大堤梅溪嘴闸康山垦殖场,每天工作时长约12小时,不间断开展堤坝巡查、水位监测等防汛救灾工作。 “7月13日是我第一次以志愿者身份上堤,既紧张又兴奋。虽然之前上堤很多次,但是这次上堤顿时让我感觉自己长大了。潮水起落,我的心也跟着沉浮,这片牵绊我成长的热土,是我要用热血守护的地方。但工作中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给家乡带来不可挽救的灾难,给乡亲们造成倾家荡产的损失,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让我倍感紧张。”黄子豪说。
12天的时间里,黄子豪主要工作是和其它队员一起参与巡查工作,迎水坡、背水坡、堤脚、洼地、外沿等处是每日巡查的重点。狭长的大堤上,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却从未喊苦叫累,一丝不苟值守在岗位上,彰显出当代大学生的本色与担当,筑起了一道道冲不垮的“青春堤坝”。由于抗洪工作环境复杂恶劣、任务繁重,抗洪抢险突击队一天“四班倒”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不停歇。黄子豪被安排一天值两次班,从早上6点到下午6点,每天坚持值守12个小时。
“我们要看外坡是否有洪水冲刷塌陷、内坡和堤脚是否有塌方、滑坡,洼地及外沿是否有泡泉和渗漏,还要踩堤身、洼地是否有松软、积水,仔细听是否有水流和水翻动的声音。”黄子豪将一天的工作娓娓道来。有时,看到堤脚出现小面积渗水,便快速奔向几百米外的砂卵石堆放点,在带队领导的指挥下进行紧急压制处理。“当扛几十斤重的砂卵石袋,走在泥泞倾斜又有很多碎石的堤坡上时,感觉自己眼冒金星,身体摇摇欲坠。但是坚持下来了”黄子豪笑着说。在提上前辈的指导下黄子豪学会了一个“窍门儿”:用锹把卷起一只袋子角提,这样远比蛮力干起来轻松,还不会被袋子的重力撕裂手指的皮。
大堤上,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前来慰问,他们每个人拿着两罐凉茶,仔细地打开送到志愿者手,关切的看着、嚷着叫快喝口歇歇。当黄子豪腼腆地笑着说不用时,慰问的队员却说:“就是怕你们不喝才特意给开好,你们在这里真的辛苦了。”那一刻,黄子豪红了眼,顿时觉得这个社会其实到处都充满着爱。“作为一名返乡大学生,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也很自豪能够参加抗洪抢险。”
“为期12天的抗洪抢险突击队志愿者,让我感触很多,成长了很多。”黄子豪深情的说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虽然我离开了志愿者的岗位,但是我心中仍然不会忘记自己的那份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定当好好学习,用知识和科学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黄子豪的学业导师焦富强老师说:“黄子豪同学在假期面对家乡洪涝灾害时挺身而出,作为自愿者奔波在抗洪一线,坚守抗洪岗位12天,为保卫家乡保卫鄱阳湖做出了贡献,作为学业导师的我倍感荣耀,他的行为很好的诠释了担当与奉献精神。在校期间一直担任学习委员,在保证学好各门功课的同时积极为老师和同学提供服务,为老师与同学的沟通贡献了力量。黄子豪同学这种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榜样,值得学习和发扬!”
黄子豪的辅导员周晴老师说:“了解到黄子豪同学暑期返回江西老家,主动请战走上大堤、深入一线,成为抗洪志愿者的事迹,我十分感动和欣慰。作为“汇聚红色梦想,奋进青春时代”社会实践团的一团,他用一掀一铲,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青春奉献,用“工院品格”、“橡胶精神”砥砺成长之路,他是真材实料工院人。”在此,再次为我们有责任、有担当的学生点赞,也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人民子弟兵、党员同志及与疾病日夜抗争的科研人员等道一声感谢。因为有你们,我们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