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情况

发布者:信息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11-13浏览次数:10

一、明确责任主体,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1.提高政治站位。学校严格落实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学校“一把手”亲自抓、就业部门牵头抓、二级学院“一把手”具体抓、其他部门参与抓的“上下联动、二级管理、全员参与、全程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注重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就业工作中,将就业工作融入到党建工作中,统筹推进,协同发展,将党组织的活力转化为就业工作的动力,进一步开拓党建引领就业新局面。

2.建立责任体系。发挥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就业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及时调整就业工作举措。各二级学院成立由党总支书记和院长为双组长的就业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本院的就业相关工作,党总支书记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总责,党总支副书记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负责本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日常开展,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为二级学院就业工作的直接实施者。

二、大力扩宽就业渠道,提供充足优质就业岗位

1.加强与地方人社部门合作。准确把握地方产业升级转型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入对接县域经济,加强与工业强县人社部门、人才服务中心的联系和交流,积极参加校政企就业联盟,主动推介毕业生,邀请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辖区优质企业到校开展招聘活动,向毕业生宣传当地的就业和创业政策,开设企业订单班、冠名班、专场招聘会,引导毕业生到产业聚集、交通便利、生态宜居的地区就业,在支持服务县域经济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被张家港市授予“高技能人才培养供给基地”。

2.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在巩固原有就业基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源分布、就业意向、专业需求等综合情况,主动寻找、挖掘潜在市场,重点开发毕业生主要生源地的优质企业,培育一批就业需求稳定、发展前景好的就业基地,建成与专业群对口、区域分布合理的就业基地群,实现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有效对接,更好地发挥优质企业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3.大力开展就业招聘活动。承办省招就中心组织的“逐梦新时代建功新征程”江苏省2023届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举办我校信息工程、工商管理类专业专场招聘以及2023届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吸纳优质企业500余家,提供岗位2万余个,助力学生顺利就业。联合地方政府、人社部门组织筹办了系列专场线上招聘及空中宣讲会,各二级学院举办就业服务月系列活动,组织专场线上宣讲200余场次。认真做好就业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实时发布就业公告、新闻动态,招聘资讯。搭建校企供需平台,不断扩充就业平台用人单位信息库,完成企业入驻审核1000余家,累计发布职位信息8万余个,实现就业信息的有效对接和精准推送。

4.注重多元化就业。拓展政策性岗位,积极宣传解读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参军入伍、创新创业政策,激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2022年我校共有226名学生参军入伍。开发就业新空间,针对新形势下新业态快速发展,人才需求规模不断扩大情况,注重挖掘新业态中的就业机会,指导毕业生采用多种形式实现灵活就业。

5.加强信息化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和江苏高校毕业生智慧就业平台举办的线上招聘会,组织线上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手段,将与专业、地域、就业需求匹配度高的优质岗位精准推送给毕业生。积极推动网上面试、网上签约,提高就业工作效率。

三、增强就业育人成效,引导毕业生到制造业一线就业

1.开展就业育人工作。将毕业生就业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就业思政工作体系,为制造业一线培养“想要去、去得成、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注重政策引导,开展就业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就业政策形势讲座、就业主题班会课等形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注重榜样引领,选树宣传一批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先进典型,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激发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

2.提供全程分类就业指导。注重就业课程思政建设组建就业课程教学团队,打造就业名师金课。实施“职业导师”制度,挖掘校内外资源,聘请职业导师,对学生求职心理、求职技巧、求职实战等进行有效指导。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把课程教学、生涯辅导、讲座报告以及个性化咨询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全覆盖。

四、精准开展就业帮扶,提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1.建好就业工作“三本帐”。学校掌握就业情况总账,从三月份起就业中心每周公布毕业生就业情况总账,每两周编写就业工作简报并上报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二级学院建立反映岗位供给情况和学生就业需求的“供-需”细账,通过“专业负责人-辅导员-教师”三主体协同帮扶机制,落实分工包干负责制度,实现困难学生群体充分高质量就业。班主任全面动态掌握本班学生就业台账,动态精准掌握已签约学生的就业状况,未签约学生单位落实情况、慢就业缓就业情况、创业及未就业原因等情况,按时向本学院就业辅导员反馈。

2.落实“一生一策”精准持续帮扶。对就业困难学生明确1名教职工作为指导老师,提供不少于3个就业岗位,精准做好跟踪服务。对未落实就业岗位的毕业生,定期推送岗位信息,持续不断地提供就业服务。组织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辅导员与就业困难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地咨询与指导,帮助学生疏导就业焦虑情绪,缓解就业心理压力。

3.实施促进就业专项补贴。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创业等群体开展求职创业补贴申报工作。设立基层就业奖励基金,对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等各地基层项目和参军入伍毕业生,在国家优惠政策基础上,为每人发放1000元奖励金。

4.就业调查工作。组织毕业生参加全省“毕业生对母校评价调查”和“毕业生就业相关调查”,全面了解毕业生工作状况和就业质量,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综合评价。在就业调查的基础上,以省两阶段就业调查数据为依据,编撰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5.拓展服务领域。持续关注关心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升学等情况,继续做好不间断跟踪指导服务工作。依据学生就业状况分类处理学生改派以及户档关系,按政策做好相关咨询、接转等后续服务工作,及时为已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