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届四次教职代会工作报告

发布者:信息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4-07浏览次数:11

聚焦“双高”建设聚力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学校职业本科大学创建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届四次教职代会工作报告

2024315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全校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目标任务,围绕学校“12345”发展方略,聚焦第一轮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验收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创建两大任务,不断强化内涵建设,荣膺东部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50所、服务贡献50所、产教融合50所三大卓越榜单,位列金平果”2024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104位,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学校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一、党的全面领导实现新跃升

1.思想引领有深度。扎实上好主题教育“四门大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年关键时间节点未出现负面舆情。大力倡导校园和谐、上下合力的“和合”文化,引领全校师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全年发表省级以上高质量党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媒体报道145篇,其中国家级媒体21篇,连续九年荣获江苏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优秀单位。

2.政治统领有高度。坚持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贯彻“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持续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成功召开学校战略发展研讨会,明确“12345”徐工职院发展模式。强化统战群团组织建设,《创新“三三三”培养体育,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获全省高校统战工作创新实践案例三等奖1项。

3.组织建设有亮度。强化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开展党建责任述职评议,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立项第三批“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书记项目41项,完成全国样板支部学工党支部中期验收,获2022年度江苏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1项,获批徐州市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完成中层干部换届和第二轮副科级岗位人员选拔,新提任中层干部正职12人、副职20人,交流轮岗干部35人,推荐6名干部挂职。开展干部政治素养提升培训3期,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能力进一步提升。

4.全面从严治党有力度。党委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2次,开展专题廉政警示教育活动2次。构建“2261双监督责任体系”,旗帜鲜明地激励“能者”,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强化新一轮党委巡察,形成长效机制86项,问责事项1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9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

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新突破

5.立德树人有厚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学生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坚持三全育人,强化五育并举,筑牢立德树人之本。一是实施底色工程,筑牢立德根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创新“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建成六大学生社区育人空间,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工委功能型党支部楼宇党小组”组织架构,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人生底色。建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3个,立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典型案例集20余个,获省思政精品项目立项1项,“三全育人”工作案例在《江苏教育工作简报》刊发。二是实施本色工程,夯实立德根本。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抓手,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网络思政中心”,教育引导学生彰显“时代新人”本色。荣获第二届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1项、第六届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1项、“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各1项。三是实施增色工程,找准立德根源。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成立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润心”行动工作专班,实施《“爱与成长四季润心”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方案》,构建“一体四维”浸润式心理育人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省级心理健康活动获奖11项。

6.分类培养有效度。2023年报到新生4718人。基于生源类型多元化、学生知识结构差异化和学生成长诉求多样化,积极探索分类分型培养路径,打造了“一特区四通道”教育模式。一是探索本科人才培养路径,成立本科生院,建立了“书院制+职业教育+本科”的人才培养特区,已完成“一阵地五中心”建设,20207名本科生达到研究生录取线,通过率占参考人数的70%(陈磊同学以390分的总成绩在报考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80名上线考生中排名第一)。二是通过实施岗课融合、赛课融合、专创融合、基技融合,探索形成现场工程师、未来大国工匠、创新创业人才、升本拔尖技术技能人才等四类高职学生人才培养通道。三是施以“四维评价”引领,激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动力,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实现4类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毕业生就业高质量。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金牌1项,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金、银、铜奖6项,立项2个省级现场工程师项目,“四维评价”经验做法入选江苏省教育评价改革十佳典型案例,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7%347名学生考入本科院校,荣获“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A等高校”。

三、学校内涵发展实现高质量

7.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按照高契合、高协同、高水平原则,进一步优化专业发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开展了2023年度专业和专业群评价,形成《专业(群)年度评估数据(2021-2023 年度)》,入群专业协同发展,停招了商务英语、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和旅游管理4 个未入群专业招生,构建形成了与区域产业高度契合的国省校“232”专业群。232”专业群38个专业中,2个专业全国第13个专业全国前35个专业全国前5%10个专业全国前10%50%以上的专业排名在全国前20%。《装备制造专业群“一核两制三层四维”职业素养培育模式构建与实践》《现代化工专业集群“三通三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两个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8.教学资源建设再创新佳绩。累计建设国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项、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在线精品课程27门、首批十四五规划教材23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建设方面,我校1门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线下)和1个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获省级立项,5个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3本优质教材、1个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被省厅推荐至教育部参加遴选,教学资源建设卓有成效。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获奖3项,教学能力大赛再创新高。

9.“产教科”融合再结新硕果。聚焦市域、县域、高端产业、中小微企业等对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形成“四轮驱动”产教科融合发展模式。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生物医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成立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1个、全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3个,新沂学院建设进入快车道。获批徐州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与地方共建社区培训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3个。获批国省级师资培训项目2项,培训近3千人次。获批省市级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各2个。全年获赠资金设备共计680.56万元。

10.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出台《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项目及成果认定办法》等4项制度文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及2个省市级研发平台,建成省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验收省级研发中心和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各2个。立项纵向项目158项,结项169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7篇;立项横向项目41项,授权发明专利126项,转移转化223项,四技服务到账经费1175万元。获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

11.师资培养再谱新华章。实施队伍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开展专业师资国培、省培等培训,持续开展“61030名师”行动。获批全国石油化工行业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教学团队3个。引进共享教授、博士70人,新增国省级产业教授、工匠、技能大师和技术能手11人,新增产业教授、技能大师工作室13个。培养国家级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等杰出人才12人。连续两年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修订出台《师德师风考核办》,培育、获评徐州市“彭城恩师”1名、徐州市“优秀女教师”1名、江苏省第十三届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

12.国际交流迈出新步伐。选派近60名师生境外学习交流。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优质核心课程标准9门。与老挝汉澜管理学院联合招收留学生73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完成国际化专业标准评估认证。药物制剂技术员NTA-6级国家职业标准及专业教学标准,被纳入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学校获Education Plus 2023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典型校,2023“丝路华语”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四、师生幸福指数获得新提升

13.服务保障水平获得新提升。争取省财政补贴1779.8万元,审计核减节约经费160万元;争取国家人才安居工程经费86万元,提档升级青教公寓硬件条件;建成投入使用C13C14学生公寓;推动排球场、校园步道等8项重点工程建设;新增50万册电子书;优化预约签批、网上缴费等系统,推进财务服务从“脚尖”到“指尖”。

14.幸福工院建设展现新作为。办结“我为师生办实事”项目12件,慰问教职工200余人次。出台《教职工“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等,工作日组织工间操、工间舞,每天锻炼一小时,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文体竞赛等系列活动,护佑师生身心健康。

15.平安校园建设取得新成效。投入146.78万元建成平安校园智慧安防管理系统,推进校内运动场、主要道路视频监控全覆盖。持续开展实验室、校内交通等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校地联动机制建设,强化警校共建,设置学生危机事件“一键直达”和“应急保障基金”,学校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师生员工的安全感持续增强。

各位代表,发展成绩单厚重提气,事业新进步令人欣喜。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教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直面矛盾问题、正视困难挑战,方能砥砺奋进、行稳致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职业本科的办学条件还有2项尚未达标,高层次人才队伍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对标教育部“建设水平成果”平台“固定成果”项目,学校“双高建设”还有缺项;新沂学院建设面临着学生当地化实习、就业,多元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实际难题;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强化;“三全育人”成效还需进一步彰显;平安校园建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师德师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夯实。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知重负重,唯实唯勤,逐一破解。

第二部分 2024年主要工作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迎来建校60周年,完成第一轮“双高计划”验收和第二轮“双高计划”申报工作,服务市域经济发展的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和服务县域产业发展的新沂学院都将迎来建设和运转的关键期。

学校确定2024年为“人才强校”建设年,年度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总追求,以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基点,锚定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奋斗目标,坚持学校“12345”发展方略不动摇,对标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11项重要任务,聚力学校新一轮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和职业本科建设两大任务,以“人才强校年”建设为抓手,强化能力和内涵建设,活化人才机制,加快“国内一流、海内外有影响”的工业特色鲜明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建设步伐。

2024年学校高质量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以优秀成绩完成第一轮“双高计划”验收,顺利进入第二轮“双高计划”建设,对标教育部“建设水平成果”平台76个“固定成果”项目,制定并落实补短板方案,查缺补漏、填补空白,逐项突破;对标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补齐职业本科办学的短板和弱项。

各位代表,落实总体工作思路,实现主要预期目标,我们必须要统筹谋划,提前布局,抢抓机遇,抓好落实!今年重点抓好六个方面21项重点工作:

一、强化铸魂育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持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化用好“第一议题”制度,坚持完整准确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给江苏教育系统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专题研究或出台具体落实举措。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基本培训,组织实施好集中性纪律教育,不断夯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政治基础。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活动、“技能成才强国有我”等系列教育活动,强化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精心组织好新中国成立75周年、建校60周年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爱校荣校教育,提升师生荣誉感和认同感。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出新出彩,加强对校园和谐、上下合力的“和合”文化的阐释、宣传,凝聚全校师生干事创业精气神。强化企业文化、专业文化“两化融合”,形成“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建设格局。

2.持续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一是强化政治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强化二级学院党组织政治功能,严格执行二级学院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落实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二是强化组织建设。推进学校党委、二级党总支、党支部“三位一体”组织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深入开展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书记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党建创新案例和书记创新项目,实现“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发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开展第二批校级样板支部评选,做好国家、省、校级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验收。三是强化干部考核培养。做深做实干部培养培训工作,推动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着力锻造堪当学校高质量发展重任的中坚力量。开展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干部大讲堂,分层分类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组织做好干部挂职锻炼,多渠道培养和锻炼干部。四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开展意识形态固本强基专项行动,排查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隐患,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3.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召开2024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强化对二级党组织、单位(部门)年度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情况的考核和政治生态评价。加强廉洁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强化对“三全育人”、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等情况的具体化监督;强化对校园安全、师德师风、阳光食堂、工程建设、招生就业、困难学生资助、国有资产管理等情况以及三重一大”事项的精准化监督;强化对“关键少数”的常态化监督。开展2024年学校党委巡察,推动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形成长效机制。

4.扎实做好统战群团工作。完善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徐州工业在行动”等活动,开展“同心共筑教育梦”主题教育。强化党建带团建、党建带群建,指导召开第五次团代会、第六次学代会,发挥共青团、关工委、妇女联合会在促进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实施二级教代会试点工作,推进统战工作,加强民主党派建设。

二、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5.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工程。出台《立德树人工程实施方案》,打造立德树人“底色”“本色”“增色”项目品牌。一是不断完善“三型”社区建设。增建女生宿舍区域和C13C14宿舍区域社区“六大育人空间”,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工委、功能型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发挥组织育人功能,进一步完善学生社区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机制和协同育人体系,着力把学生社区打造成体现思政要求、富有工院特色、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三型”社区,形成特色案例。二是持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持续加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建设,争创“三全育人”省级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典型案例。细化目标任务分解,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细落实,充分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积极打造思政教师与专任教师、辅导员共同参与的“思政育人共同体”,实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日常思政紧密联动、协同育人。三是持续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推进“润心”行动,聚焦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深化“爱与成长,四季润心”主题教育,组织开展“五育润心,沐光同行”主题活动;联通线上线下、打通时间空间、贯通课内课外,依托团学组织和各类文体艺术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活动,打造“周周有活动,人人进社团”(体育类社团、艺术类社团和合唱团至少选一个)的文体艺术活动矩阵,让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体艺术活动中感受艺术、学会审美,浸润式地帮助学生塑造理性平和、阳光向上的积极心态,增强心理韧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6.全方位实施“分类培养”工程。持续提高生源质量,实现新生报到数4500人以上。树立“面向人人、立足全人”教育理念,深化“一特区四通道”教育模式改革,畅通多样化人才培养通道。一是深化本科生院特区建设。发挥“一阵地五中心”功能,对“3+2”“4+0”学生开展书院式育人,逐步形成“书院+学院”双主体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探索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路径;实施考研强化工程,拓展与相关专业学位硕士点高校的合作交流,探索现代职教体系职业本科与专业学位硕士的高端贯通,打通学生升学成长通道。二是构建分类培养制度体系。出台分类培养实施方案,制定 2024 版分类培养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标准,修订完善教学管理运行等配套制度。三是加大“分类培养”培养力度。深化岗课融合,加大与徐工集团、中能硅业等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合作力度,每个专业开展1项校级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完成航天信息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省级试点项目验收,北京当升材料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争创国家级项目;深化赛课融合,对标“建设水平成果”平台中国家级技能竞赛项目,做好选手选拔培育,加大支持力度,实现省赛获奖数量质量双提升,力争实现国赛获奖3项;深化专创融合,深入推进“创意-创新-创业”进阶式人才培养,不断完善“前端(二级学院)有培养、中端(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有提升、后端(大学科技园)有孵化”的创新创业教育链条,搭建高质量创新创业活动和竞赛平台,力争创新创业大赛国赛获奖1项;深化基技融合,加大对“专转本”学生的辅导培训,力争专转本升学率增长不低于50%

7.扎实推进“五育并举”。持续开展“四航”主题教育,强化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深入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不断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大力开展青春铸魂、青春建功、青春赋能等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强化社团管理,深化第二课堂育人。修订建成与分类人才培养相匹配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和“四维”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8.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深化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多举措拓宽就业渠道;精准实施“一生一策”,精准高效做好指导服务,促进学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就业落实率97%以上;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体系,力争在省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奖项上有所突破。

三、坚持守正创新,深化学校内涵建设

9.持续打造232专业群卓越品牌。坚持“高契合、高协同、高水平”建设路径,持续优化“高峰+高原+特色”“232”高水平专业群,动态调整专业,实现1个高峰专业群国内领先、高峰与高原3个专业群核心专业全国排名进位不低于50%30个左右专业全国排名有进位的目标。推进“4+4+N”职业本科专业创建,持续强化6个已达标专业建设,实现现代物流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2个专业职业本科专业条件达标;启动10个专业本科条件创建工作,制定落实各专业达标方案,推动每专业群至少1个专业达标本科条件;做优现代职教体系“3+3”培养项目,新增5个“3+2”试点项目,实现数量规模双提升。

10.持续推进教学资源建设提质培优。一是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药品生产技术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联合主持建成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等4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认定3个左右国家级资源库;围绕重点建设专业,建成2个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专业群核心专业建成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药品生产技术和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各完成转化不低于2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二是推动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以专业群为单位建设4个校级实践中心,建成1个省级实践中心,争创1个国家级省级实践中心。三是推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将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能源电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建成1个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省级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四是推进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每个专业群平台课、2个高峰和3个高原专业群的专业核心课实现在线课程全覆盖;省级及以上教材实现在线课程配套;建成1门国家级、3门省级、10门校级一流核心课程。五是推进优质教材建设,重点面向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专业群平台课、专业群核心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教材全覆盖;省级及以上课程力争实现新形态教材配套全覆盖;建成1部国家级、4部省级、10部校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优质教材,培育1项国家教材建设奖。六是推进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建设,每个专业群建设2个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建成1项省级项目,“旋挖钻系列底盘智能装配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建成国家级项目。七是组织开展国省校三级教学能力大赛,实现国赛获奖1项。八是推进二级学院实训场所区域调整、功能整合和实训条件提档升级。

11.全力打造高层次人才“蓄水池”。一是以“人才强校年”建设为契机,完成第五轮全员聘任,实施“人才强基”工程,关心高层次人才成长,实行高层次人才(博士、正高)全方位支持政策,计划引进高水平博士、正高等高层次人才40人,引进思政教师和辅导员15人,招聘劳动合同制教师100人。二是探索高层次人才使用举措,尝试“编制在学校、使用在企业”共引共用共培机制,修订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分层次培育、下大气力建设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科技攻关团队,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新增省级以上教学名师、教学(科研)团队、“青蓝工程”等人才工程项目5个。三是推进教师招引培用及考核工作下移,完善以贡献、能力与实绩为导向的多元多层教师评价标准。四是加强能力培养,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占比逐年提高并达到职业本科建设需要,培育建设省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个;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促进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科研学术、实践技能、数字素养全面提升。五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继续培育推选“师德模范”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四、提升服务能级,增强服务地方能力

12.持续推动“四轮驱动”产教科融合纵深发展。实体化运行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获批省级产业学院、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做大做实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择机申报第二轮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争创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加强智库建设,谋划成立“机器人研究院”“城乡发展研究院”,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加大社会培训工作,获批省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全面开展化工、机电类社会培训;争创乡村振兴优质项目。

13.持续提升学校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能力。力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加大高层次科研成果培育力度,力争高水平期刊论文数量稳步提升,争获省科技厅或教育厅科学技术奖。深化产教科运行机制建设,完善科研平台、四技服务等相关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技服务到账额不低于1000万元做好大学科技园搬迁及新园区运行等工作,拓展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大学生创业园等省市平台外延,提升学校服务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能力。

五、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内生活力

14.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二级学院经费下拨管理办法,鼓励并保护二级学院拓展社会培训、技能服务、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等方面的积极性,提升二级学院办学自主能力。二是推动新沂学院实体化运行,做好机构及人员配置,推动第一批学生入顺利入住新沂学院,将新沂学院打造成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样板间和示范区。三是修订完善单位部门年度考核方案、教职工年度考核方案,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质效,提升二级单位部门和教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

15.着力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做好“引进来”“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一是加大海外生源基地建设,与境外合作院校合作联合招收70名留学生;与中润(老挝)新能源等公司合作开展订单式留学生培养;申报新的中外合作项目或专业,积极为在校学生开拓升本途径,贯通学生海外本硕学历提升桥梁。二是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输出”力度,通过现有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国际合作联盟,引进课程标准、教材、培养大纲等优质教育资源;做好“鲁班工坊”建设工作,申报具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标准、资源和装备省级建设院校。三是开展多样化国际交流,安排师生出境进行长期或短期交流和学习,支持师生参加国际性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到境外实习就业;承办国际橡胶大会,扩大我校科研国际化“朋友圈”;为走出去中资企业开展“中文+技能”培训,为境外院校提供汉语教学支援。

16.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建设校本数据中心,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办学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争创全国性信息化标杆学校。一是丰富拓展应用场景。加大智慧校园、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智慧图书馆等建设力度,打造在线学校空间,完成师生发展、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应用场景的开发与建设。二是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开发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积极向国家智慧职教平台提供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三是赋能教学与评价改革。在课堂教学、实习实训、辅导答疑、课后服务、教师培训等工作中,广泛使用国家智慧职教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加强数字教育环境下的教学研究,开展精准评价、诊断、改进,推动教育教学多元化、多样化,以数字技术推动教育教学和教育评价改革创新。

六、夯实基础保障,营造健康发展环境

17.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出台依法治校方案,加强学校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健全校内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建设。积极申报省级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健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生委员会、校友会的作用,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术组织的作用,支持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多层面的民主治校机制,全面提升学校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

18.深化幸福工院建设。常态化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完成排球场、学生宿舍升级改造、“韧园”“校友林”等10项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师生期盼。完善教代会提案办理机制,认真解决事关师生重大切身利益的教代会提案。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修订完善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建立与事业发展相协调的收入分配机制,稳步提升教职工待遇。

19.推进健康工院建设。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生活理念,在全校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带领、教职工积极参与、学生广泛参与”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校园氛围。落实《教职工“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组织教职工进行体检和体质健康测试,组织疾病预防和体质提高专题讲座及咨询指导,提高教职员工对健康的认知水平和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常态化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和健身项目,倡导工间健身活动,塑造教职工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全面提升广大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水平。认真做好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积极开展三走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和阳光体育技能节、阳光体育竞赛节、学生运动会等大型体育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养成习惯。

20.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夯实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根基,提升防范敌对势力煽宣炒作、抵御宗教邪教渗透等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全力化解风险隐患,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升级学生公寓安防门禁系统,加强安全教育,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安全隐患排查和处置机制,加强安全联防联动工作,强化校园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安全风险源头管控、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针对校园消防安全、校舍和体育场馆安全、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建筑与燃气安全、校车和交通安全,持续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活动,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

21.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和审计制度体系,制订学校内部预算及绩效管理办法,加强预算管理和审计管理,保障学校发展建设资金,最大限度降低学校财务风险。进一步推进教学和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硬件更新换代,强化资产购置管理和运行管理,提升资产使用绩效。加大九里校区2024级新生宿舍修缮、基础设施配套改造力度,加快新沂学院基础建设进度,完成新沂学院宿舍、食堂、浴室、教学楼以及水电气等各项配套工程,完成网络资源建设和小型数据中心建设等工程。完成100余亩土地征收手续办理及规划建设工作。

各位代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新的一年,我们要扛起“走在前、做示范”新使命,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状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统筹推进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各项任务,加快推动“国内一流、海内外有影响的工业特色鲜明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助推徐州“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谱写“强富美高”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篇章,贡献徐工职院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建校60周年献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