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认真履行职责,着力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一、大力开拓就业市场,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1.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落实书记校长走访100家用人单位要求,对上年度招聘毕业生10人以上或本年度接收实习学生20人以上的龙头企业,就业中心、教务处组织开展书记校长企业走访和校园洽谈活动,现场走访优质企业40家以上,视频连线20家以上,邀请进校洽谈40家以上。二级学院组织领导干部、专任教师、管理人员走访优质就业基地(近三年招聘总人数15人以上),开展毕业生回访、企业用人需求调研、职业导师聘任等工作,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实现已有就业基地走访全覆盖。围绕江苏省50条重点产业链和徐州市24条优势产业链,为每个专业群新增就业单位不少于10家。及时更新就业基地台账,建成与专业群对口、区域分布合理的就业基地群信息库,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有效对接。
2.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实施“千企进校园计划”,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招聘活动。就业中心举办1场毕业季线下招聘会,为每个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3个以上的岗位,举办1场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积极支持校友企业的发展需求,让校友与母校“亲上加亲”。各二级学院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举行5场以上小而精、专而优的分专业中小型专场招聘活动,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产教融合办指导二级学院与龙头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利用理事会、职教集团、产业学院资源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岗位。
3.加强就业数字化建设。就业中心引导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积极使用国家、省、校三级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通过直播招聘、视频面试等形式开展线上招聘求职与网上签约,提高工作效率。二级学院充分利用平台中的岗位资源,定期搜集、精选与学生专业、地域、就业需求匹配度高的优质岗位信息推送给毕业生,向每个毕业生精准推送5个以上就业信息,提升人岗匹配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同时,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平台使用功能,确保有需求的毕业生及时获得就业信息。
4.注重校地对接。就业中心准确把握地方产业升级转型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入对接县域经济,加强与工业强县人社部门、人才服务中心的联系和交流,参加5场校政企就业联盟。各二级学院邀请当地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辖区优质企业到校开展2场以上招聘活动,向毕业生宣传就业和创业政策,在支持服务县域经济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
5.推进多元就业。注重学历提升渠道,继续教育学院牵头二级学院为学生提供方便有效的报考指导、学习场所、考试辅导等服务。积极宣传解读毕业生参军入伍政策,用足用好参军入伍指标。加大创新创业指导支持力度,提供专业化创新创业指导,帮助毕业生获得创业补贴、创业贷款等支持,引导毕业生投身服务城乡社区和新业态领域创新创业。
二、健全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增强就业育人成效
1.强化就业指导。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等各类资源,开展毕业生自我管理、沟通、创新、职业探索等专项就业能力培训,提升毕业生就业综合竞争力。建设好就业课程教学团队,参加全省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继续实施“职业导师”制度,挖掘校友、用人单位管理人员等校外资源,重点加强学生求职心理、求职技巧、简历编写、求职实战指导,实现毕业班级职业导师全覆盖。探索建立“双带头人”模式下党建引领就业发展新机制,形成特色做法。
2.推进就业育人。深入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就业政策形势讲座、就业主题班会课、探访优秀校友等形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继续开展引导毕业生到制造业一线建功立业行动,激励毕业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注重榜样引领,开展“最美基层毕业生”评选活动和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评选活动,选树宣传一批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先进典型,激发毕业生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征集就业育人典型案例,打造就业育人工作品牌。
3.完善就业调查。就业中心组织毕业生参加全省“毕业生对母校评价调查”和“毕业生就业相关调查”,全面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和就业质量,掌握社会、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综合评价。二级学院开展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双向调研,认真研究毕业生就业意向与用人单位就业需求,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找准职业定位,积极主动就业。
三、精准开展就业帮扶,提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1.建好就业工作“三本账”。就业中心从3月中旬起每周公布毕业生就业情况总账,每2周编写就业工作简报并上报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二级学院建立反映岗位供给情况和学生就业需求的“供-需”细账,通过“专业群负责人-辅导员-教师”三主体协同帮扶机制,落实分工包干负责制度,实现困难学生群体充分高质量就业。班主任全面动态掌握本班学生就业台账,动态精准掌握已签约学生的就业状况,未签约学生单位落实情况、慢就业未就业原因等情况,按时向本学院就业辅导员反馈。
2.落实“一生一策”精准持续帮扶。重点关注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群体,按照“一人一档”做细做实就业帮扶工作。对就业困难学生明确1名教职工作为指导老师,提供不少于3个就业岗位,精准做好跟踪服务。对未落实就业岗位的毕业生,定期推送岗位信息,持续不断地提供就业服务。组织心理咨询师、辅导员、职业导师与就业困难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咨询与指导,帮助学生疏导就业焦虑情绪,缓解就业心理压力。
3.发放促进就业专项补贴。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创业等群体开展求职创业补贴申报工作,组织学生申请国家求职创业专项补贴,确保每一位符合申报条件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国家补贴政策。